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 全国优秀教师——张俊连
-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9-11
-
打印
|分享
张俊连,为达拉特旗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四十年,也收获了四十年。凡是她工作过的学校,都留下了她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期间,她曾几十次获得校级、旗级、市级优秀教师的奖励,1993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师称号,国务院、教育部颁发了优秀教师奖章。
张俊莲做了30多年数学教学工作、十五年班主任工作。凡是她带的学生,都要要求他们知识的同时多学做人的道理,“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她精心策划每一节课,教学程序环环相扣,学生们都乐意上她的课,就连来听课的老师也被她的问题引导得忘了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而是和学生们一起思考回答问题。她在备课的时候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把备教法放在了重点位置,一个知识点有时候能设计好几种教法都感到不满意,一直设计到她认为适合学生为止。她的教案上多数内容写的都是讲解引导的思路、方法、问题和反思。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别人都是在用填鸭式教学时,她已经在用启发式的方法授课了。
她十分重视学生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都坚持在下一节课前批改出来,并对批改作业的情况做详细记载,发现好的解题思路、方法,在下一节课上供学生们分享,多数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集体辅导纠正,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面对面的辅导,绝不把问题堆积起来再处理。她还抓住当面辅导作业的机会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看到老师下班了还在耐心的辅导,还和他交谈、引导,最能体会到老师是真心为他好。这也成为好多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的学生能进步的动力。
1983年秋,张俊莲送出一届毕业生后本应该带初一班级,但校领导却让她带初二(2)班的数学课并当班主任。原来这个班在初一时由于年轻的班主任没有工作经验,管理方面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纪律涣散,学习气氛不浓,代课老师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因此都抱着应付的态度去上课,想学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张俊莲对症下药,采取了很多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如让不会写作业的同学抄课文写生字,利用参加学校组织运动会、歌咏比赛的机会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对学习有进步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奖励,让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张俊莲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首先做到,每天早到晚归,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给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同时,她用自己独特的组织课堂方法吸引着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学生对她的敬佩和尊重,从内心里接受了她的教育,使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毕业座谈会上,学生们都说是张老师挽救了他们,使他们懂得了好多做人的道理。一个暑假的一天,张俊莲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后还没认出是谁,只见来人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张老师您好!我终于见到您了。我是特意来感谢您的,我是您的学生赵宇强,您可能不记得我了,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是您的一句话鼓起了我的勇气,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原来在三十多年前她带的班里有一个男生说话有些结巴,平时怕同学们笑话他,很少说话,但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为了克服他这种自卑心理,张俊莲抓住班里头选文体委员的机会,大胆的提出让他当文体委员,并大声地对同学们说“我看他一定行”。赵宇强因为这句话,不仅文体委员的工作干得好,而且改掉了结巴毛病。他说现在自己开了公司,家庭也很幸福,说着就要给张老师行跪拜礼,此时,师生两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7年,张俊莲从五中调到六中,由教导主任提升为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学工作。她边工作边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杂志,带领六中的教师们投入到了新课程的改革中。同时,她一边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一些先进教法,一边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师们共同探讨新理念新教法的实质,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短短的几年中,六中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中考成绩优异,大大地提升了六中的声誉。
2006年秋季,退休后的张俊莲被十中返聘,担任督学工作。十中是一所私立职业高中,每年新聘用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些大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知识,但缺少讲课方法,而课堂教学是不允许有彩排的,张老师就承担起了培训新教师的任务。她指导新教师们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跟随他们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她把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下来,为十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使他们尽快地成为了教学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的教师们,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受到了年轻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张俊莲被达旗人民政府聘为政府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