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阅读首页 - 评论阅读

让规范的管理与自觉的行动成为爱心的有效打开方式——从“爱心墙”的后续管理说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9

社会需要爱心,人性呼唤关怀。但当爱心和关怀“落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伊朗“爱心墙”优化闲置资源利用、弥补社会贫困人群生活缺口的新型公益慈善模式引发了各地的学习与利用的热潮,我旗目前也已建立了2面爱心墙和6个爱心屋。但一段时间后,衣物乱放乱取、不干净、墙体周围卫生环境状况差等问题渐渐凸显了出来,有的破损衣服还得被临时管理人员捡出来扔掉,有碍城市形象容貌、缺乏专业人员监管,爱心屋怎么就变成了“废物回收站”甚至“垃圾场”,变成一场颇具道德高度的衣服清理行为。爱心的“落空”,归根结底在于一个好的行为开头之后规范的管理和人们自觉意识的缺乏。

规范的管理在于发起者理性而专业的工作布局和相关部门的规范支持。公益慈善行为的发起和倡导固然是打开爱心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缺少后期理性专业的运行,缺少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见性的实施过程,“只见花儿开难见果实”,那么这种慈善行为能否长期存在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能否有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思考。因此爱心墙的发起者应讲究方式方法,有人看护打理,剔除破旧衣服,整理归类现有衣服,进行专业清洗与消毒,同时运用创新思维,让爱心墙成为书籍、玩具等更多物品交换的中转站,也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科普知识的展示平台。相关单位部门也应出力,多对活动进行规范,予以支持与帮忙。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提高爱心机构组织注册标准,精准定位活动范围;媒体应传播相关理念与其他地方的典型经验,引导人们树立环保与勤俭的理念;合理的选址有利于美化城市形象、方便维护管理;积极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势,鼓励包容,创造条件。

自觉需要捐收双方以及全体市民以自觉的行动来支持爱心墙的运行。既然谁都可以捐挂衣服,那么是不是应该挂有利用价值而不是自家衣柜放不下的破损衣物;扔下大包衣服转身就走,未免显得太任性,对于受捐者来说,缺乏尊重和平等的体现;还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抢一气,爱心最后到底流于何方。当面对暂时的弊端、人们体会不到爱心墙的好处的时候,更需要一份理性和耐心,因为许多新的好事,刚施行时会与预期不符,在落地过程中,常有一个适应、调整、改进的过程,引用一句流行的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归到爱心墙的目的,小行为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公益到位,善举到心。

小小爱心墙,鲜明直观地展示着城市治理水平、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所以,一个城市有温度的慈善行为,应该是在行业规范、管理有效和社会自觉意识的支撑下,社会爱心凝聚起的全体市民同心向善的价值追求与真切有效的利益所得。(文明办 张媛)